logo1
新论
更多>>
新论

丁为祥:阳明心学的价值追求及其现代意义

值观念往往由主体意识而生成,亦因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落实与表现而成为人生世界的灵魂。但这并不是说价值观念就与主体意识同步而生,而是必然要表现为此前价值观念的某种继承与发展;只有在主体精神真正确立之后,新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生成。

新论

董平: “两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建构

“两个结合”是当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建构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中包含着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降,中华文化实际上是向世界开放的,同时也在与不同文明的交往中不断实现其自身。因此,中华文化在历史展开过程中有着丰富的主体性建构的历史经验。如宋代理学本质上即是一场关于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思想文化运动,阳明心学则是通过人的主体性重建来挽救朱熹理学作为“圣学”在实践上的弊病。

新论

交汇游离、通达为一:北方王门学者穆孔晖的心学理路

穆孔晖是王阳明传授的第一个北方门生,他有深厚的理学背景。他对阳明心学核心概念“心”有初步体认,但对“良知”体认不深,对“知行合一”命题则基本未予探讨。其学术思想和阳明心学存在紧张关系和游离状态,对阳明心学的整个体系未能膺服。

文献数字馆
更多>>
传播
研学
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