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山东青岛日报智库“青梅集”第三期论坛举行,我院院长董平教授受邀出席并作主旨发言。本次论坛聚焦“传统文化与文旅共融”,主要围绕“传统文化如何为城市发展赋能”等展开深度探讨。
在“传统文化如何为城市发展赋能”主题发言中,董院长从文化本源出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溯源、剖析,层层展开逻辑推进,指出文化“两创”的实现无法脱离文化主体性,并强调了以“两个结合”筑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根基,从中国传统文化宏大的包容性和本源中寻找方法。
董平指出,“我们正处在历史、现实、未来的窗口上,我们背负着厚重的历史,面向着遥远的未来,而我们就站在这里。如果说要把青岛的一种城市面貌呈现出来,背后的历史、辽远的未来,这两个都重要。”正如董平所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未来前景虽然不可预料,但在现阶段,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的情景,借以表达人们对于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和领悟。而找准这种契合点,为文旅产品的打造提供了创意路径。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AI来了,将来会不会所有人生问题都解决了。至少我个人觉得技术越发达,AI越高级,人的生命存在问题会变得越发困惑和紧迫,仍然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去真实地面对。传统文化的那些观点,仍然会成为我们新生命样态的启迪。”董平补充。
(据《青岛日报》4月6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