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潘建国:格物致知——从龙场悟道到天泉证道
 

4月26日,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潘建国副院长为第五届中国阳明心学研学游师资班学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格物致知--从龙场悟道到天泉证道”的精彩讲座,吸引了众多阳明文化学者、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寻阳明心学的深邃内涵。

 

 微信图片_20250429113701.png

 

讲座伊始,潘院长系统梳理了阳明心学从萌芽到成熟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他以时间为脉络,生动讲述了王阳明先生从龙场悟道的艰难探索,到天泉证道的思想升华,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娓娓道来,仿佛将听众带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空。围绕“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展开了深入剖析。

在阐述“心即理”时,潘院长指出,王阳明打破了传统理学对“理”的僵化认知,强调天理就在人的心中。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意义,它提醒人们回归内心,审视自我,从内心深处寻找行为的准则和生活的意义。结合当下社会现状,潘院长进一步阐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人迷失在外界的诱惑中,而“心即理”的理念犹如一盏明灯,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回归本心。

对于“知行合一”,潘院长给予了特别强调。他指出,阳明心学绝非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高度重视将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容易产生知而不行的流弊,而“知行合一”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潘院长鼓励大家,要在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践行良知,通过实际行动去完善自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429113704.png

 

在谈到“致良知”时,潘院长结合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特点,深刻阐述了阳明心学倡导的内心自省与自我觉醒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焦虑与迷茫充斥的当下,“致良知”能够帮助人们拨开心灵的迷雾,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与方向,让内心重归宁静与坚定。

讲座过程中,潘院长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听众无不沉浸其中。

讲座的最后,潘院长用九声四气法教学员吟唱阳明师资班班歌《咏良知四首》,慷慨激昂的吟唱声在明德堂余音绕梁,学员通过吟唱深化了对阳明心学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