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天泉会讲二:阳明心学与明清文学——心学与文学的深度对话与多维互鉴
 

7bb71754-6329-42b7-aa95-16849afad62c.png


2025年10月31日下午,作为“2025阳明心学大会”重要分会场之一的“天泉会讲二:阳明心学与明清文学”在浙江绍兴阳明故里·王阳明故居西跨院讲室成功举行。本场会讲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承办,汇聚了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近四十位文学与哲学学者,围绕阳明心学在明清文学中的渗透、影响与回应展开深度对话。本场会讲由绍兴文理学院鉴湖特聘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潘承玉担任总主持,会议分为上下两个半场。


上半场

心学思想的文学转化与批评重构

上半场研讨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德建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何诗海教授担任点评。复旦大学罗书华教授从“孝之思”出发,探讨张载至阳明的思想传承;南京大学周群教授聚焦方学渐与东林学派,揭示心学在晚明学派中的流变;复旦大学李桂奎教授提出阳明哲学对中国写人论建构的“赋能”作用;扬州大学万润保教授关注阳明心学对明代武将诗人的影响;南开大学赵树功教授通过《太岳集书牍》分析张居正的“师心”思想;四川大学李瑄教授以徐渭的倭战书写为例,探讨幕客视野与雅俗交融的文学趋向;闽南师范大学张则桐教授考辨张岱《石匮书》中利玛窦列传的文献来源;佛山大学李婵娟教授则聚焦西樵山书院群与阳明思想的地域回应;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陈雪军教授以姚江书院为中心,探讨邵廷采与余姚邵氏家族在心学传播中的作用。此外,别茜博士与靳超博士分别与何宗美教授合作,从“真”的文学会通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心学批评出发,拓展了心学与文学关系的阐释边界。

 

 0133cdc8-d8a7-43b0-bc1b-0a23e748a4df.png

 

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潘承玉

 

 a9684d3d-7424-441f-8ef9-1bb80bd3bdd1.png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德建

 

 086c9636-f225-42ea-adf0-cff3613e5bd0.png

 

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何诗海

 

 589be69d-54d0-4060-8e08-f543a956c4a5.png

 

复旦大学教授罗书华

 

2068f2a6-6f44-4fba-8fe0-6034ef359d2c.png 

 

南京大学教授周群

 

 9bfc1239-3d00-427a-865c-998c80b718ed.png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桂奎

 

e5603c49-4cdc-486b-89d1-93aff848dada.png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何宗美

 

 c2e55247-e7f6-4f51-a538-f6ff293a6715.png

 

南开大学教授赵树功

 

7a4d5b4c-a426-4ded-b8f7-6ecbeee9c4b5.png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李萱

 

 347c4304-6be8-4337-9f43-cd30e27b6885.png

 

闽南师范大学教授张则桐

 

 99ae2406-0541-4b79-b530-c53b0320b0e1.png

 

佛山大学教授李婵娟

 

 1ed37d98-1cb7-49de-ab71-2e358c831117.png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陈雪军

 

下半场

心学语境下的文学书写与精神接续

 

下半场研讨由复旦大学罗书华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何宗美教授担任点评。福建师范大学涂秀虹教授从王阳明手书《南泉庵漫书》入手,揭示诗作背后君子相交、仁政爱民的精神图景;张德建教授通过“龙宗武杀吴仕期”事件,剖析汤显祖“至情”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张力;浙江外国语学院赵红娟教授细读茅坤诗文,指出其对阳明事功与心学的推崇及其与阳明后学的思想共鸣;北京师范大学李小龙教授系统梳理《传习录》和刻汉籍版本,强调杨嘉猷刊本在阳明学说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浙江大学何诗海教授以《明文得》为例,探讨孙维祺的八股观及其对“文以载道”传统的回归;上海师范大学赵维国教授考辨《阳明先生年谱》中的“小说家言”,揭示其强化王阳明“神话叙事”的意图;中国传媒大学朱萍教授从《红楼梦》中的“仪注化文笔”切入,探寻小说与阳明心学之间的复杂关联。中央民族大学叶楚炎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井玉贵副教授分别从诗歌与科举、高翰林形象等角度,解读《儒林外史》对士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映射;安徽师范大学刘和文教授通过《越风》总集,重构越中诗学传统与心学精神的深层联结;临沂大学李明军教授则追溯龚自珍“心力”观的思想源流,指出其与阳明心学在近代转化中的精神贯通。

 

092f2199-3fe3-43af-81ae-e9052283f692.png 

 

复旦大学教授罗书华

 

 b76bd8b0-d9d7-4101-acca-7ba4d1e17119.png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何宗美

 

 56351684-0bdb-4868-a81d-c577311c5b17.png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涂秀虹

 

 0168cdc2-5587-401f-bd7e-baa0320428fe.png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德建

 

 293b60f2-a04c-470a-b250-8e2a27ce2190.png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赵红娟

 

 110a7b15-21ab-4efe-b590-88e8c0fbd4a0.png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小龙

 

51951cdd-a9f1-4b6c-8f74-7eb435d2a43a.png 

 

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何诗海

 

 2cc7c346-a78c-42cf-9a7d-d3b465d764f8.png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赵维国

 

 dc4abb5d-fe8b-4cb3-9888-949cd5e93f6b.png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朱萍

 

a2daf95e-3a72-4c7d-8aac-150401070cad.png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叶楚炎

 

ee2ba564-5429-47f6-ab00-b4a1a8510167.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井玉贵

 

5a4509ee-0cd8-4096-bbd3-8010801342ce.png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和文

 

 71091ea6-62c6-43bb-a089-af4c40f326dc.png

 

临沂大学教授李明军

 

本次“天泉会讲二”在修复重建的阳明故居伯府第举行,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学者们以文溯心、以心证史,从思想史、文学史、版本学与东亚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分析阳明心学与明清文学之间的深刻关联。总主持人潘承玉教授在总结中指出,阳明先生最初本就是与明中期“前七子”比肩的人物,他的散文是明清散文第一研究大家黄宗羲最推崇的明代散文第一人,他的心学更是晚明至乾隆中国文学繁荣的第一内驱力,各位学者的报告提出了诸多重要见解,不仅是对阳明心学的极大拓展,也是对明清文学研究的重要推动。